文交所重新起航
2013-08-02 08:55:25|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前天接受中国文化报采访,问之文交所的方向。我答之:目前走的是四条路。一条是以深圳上海为代表的产权交易所模式,指望政策突破、强制进场。本人不看好,因为文化产权以私权居多且都是轻资产;一条是坚持文化资产证券化,以天津为代表的金融创新模式,目前由于政策限制和产业生态的制约也难有上乘表现,但一定是未来方向;一条是退回到传统模式,做展览做拍卖做专卖店。在传统模式中没有文交所的位置和利益空间,而在政策高压和生存压力之下,此举我能理解,但我不明白为什么还要叫文交所?直接叫某某拍卖公司多好呀。其实质是缺乏创新能力的表现;第四条路是借助科技进步,以互联网改造文化商业及产权交易所传统模式的"文交所+电商"新模式。文交所重点解决信用构架、实名论证、线下体验和统一结算,电商解决交易通路、技术手段和市场营销。两者互为依赖缺一不可。从理论上说互联网可以以最低成本、最大范围、最快速度找到特定的消费者,但由于文化商品非标准化的特殊性,成交非常困难,或是成交后由于产权、产品存在瑕疵,将会纠纷不断。此时文交所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了,坚持第四方定位,搭建公共专业平台,构建封闭信用体系,制定统一的交易流程和交易规则,有效搓合与促成交易,降低交易风险和信用成本,优化交易环境就变得异常重要和不可替代了。只有在纯市场环境下的科技突围才是目前文交所的光明大道,才找到了创新的位置和自身价值。我两年前指出的这个方向和模型现在正被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和成都文交所实践着,我甚心慰,希望他们少走弯路早见成果!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评论